从七夕习俗看古今七夕节差异

    七夕在中国旧社会是非常有意思和隆重的节日,那时通信、交通都不发达,更不用说手机和互联网了,但是,那时提起七夕每个中国人都知道,可见七夕节日的影响之广。现在社会七夕节变成了情人节,原有七夕的味道和感觉全然没了,下面是过节吧收集的某网络人士叙述的现在七夕和以前七夕的差别

    在我小时候,小孩子最喜欢过7月7了,就是乞巧节。早早的外公外婆送来麻巧,还有带一些水果,新衣服的,这样一直送到最小的外孙16岁,如果外公外婆都不在了,那就舅舅送。

    那时,我家姐弟四个,外婆已经不在了,外公一个人干完农活,在七月七的前天送来麻巧,再顺带摘两个自己种的大西瓜,买上一大袋苹果,还会给上一些钱给我们买新衣,妈妈最后总是在外公回家时,偷偷的又把钱塞在外公的衣袋里。妈妈还会做些好吃的招待外公,一碗黄酒为汤料的长寿面再加两个荷包蛋是每年必不可少的,我们姐弟几个是跟着外公享福了。等外公回家,妈妈就会把麻巧,水果匀出好多小份,让我们给邻居分去,这样的时候,小孩子是高兴的,争着去。

    到了七月七,家家户户搬出椅子到院出乘凉,拿出水果,麻巧摆在一块吃,听老人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,虽然都听了好多年了,但每一次还是像头一次听,都不会打岔,万一有个调皮打岔,一定招到群怨。听完故事猜谜语,然后一堆小孩轻手轻脚走到葡萄棚下不能发出声响,听说这样在葡萄棚下能听到牛郎与织女的对话,可每次都没听到,但下一年还是如此。过了好多年,最小的弟弟16岁了,外公不送了,我们都长大,离开家了,到了外面,七月七不知几时变成情人节了,我说起我乡下老家的风俗,好多人竟不晓得。

    现在我有两个儿子,我妈妈离得远,都是我弟弟来,我妈每次都打电话给我弟讲半天要给孩子带东西,但我弟每次就带几张人民帀给孩子,不知买什么。我也都是给吃顿便饭。

    昨天,我在蛋糕店里买了两袋麻巧,回家给孩子吃,大的吃了一块享口渴,小的倒喜欢,我又怕吃多上火。晚上一家人出门,外面人挤人,全是小情侣多,金店,服装店,电影院,餐厅全在排队,路上到处是玫瑰。大儿子要吃牛排,牛排馆哪有位置。一家子找了个小馆子吃了些宵夜回家,大儿子说真没意思,还不如在家玩游戏。